查看原文
其他

解放微博的“网红窝点”——另类解读针对微博客的最新规定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媒介和舆情素养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130日,卓伟旗下的知名娱乐博主“娱姬小妖”曾晒出一张背影图,并让大家“猜猜这是谁?”但答案还没公布,网信办2日已凌空凌厉一刀,斩断所有的悬念和念想,指令平台直接关闭了这个微博。同时,对网络平台“卓伟粉丝后援会”、“全民星通舍”等专门炒作绯闻隐私的账号永久封存。


这不是卓伟首次被封。去年67日已被北京网信办查封了一次,导致当时娱乐一族大脑断电一周。而此次则是由国家网信办联合公安部、文化部等多家权力部门进行的依法行动的一部分。


封号,不过是22日国家网信办依法正式出台的《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牛刀小试。我的看法,这是近年来针对网络领域最具操作性的一次管理规定,它或将奠定此后数年针对网络平台的基本治理格局。规定在权力和法治、自由和义务之间拿捏得当,也让被处置者无话可说。



很多人很困惑:一个知名狗仔,并无害于社会稳定和执政安全,怎会成为“网信公敌”,引发国家祭起这么大的“宰牛刀”?显然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卓伟不过是媒体选择性的报道框架的一个热点而已,在框架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并未被认真解读。


此次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针对微博客做出这么细致而严格的规定,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网络清理运动,更不是狗仔队的兴风作浪引发体制卫道士的反弹。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视点,回溯到十九大报告关于意识形态的表述中去


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第一部分,就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并在这部分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意味着,互联网的内容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被置于意识形态的统领管理之下的。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种种迹象也表明,意识形态的工作将得以加强。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微博客万民发声无所禁忌、民选意见领袖影响力反超体制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它在和国家治理和意识形态的博弈中,更为桀骜不驯、更令人如鲠在喉。再反观眼下中国各大传播平台,微信气质偏于内敛、头条算法过于分散,只有微博具备瞬间引爆舆论场、震动朝野的巨大能量。上述特征,决定了在意识形态收紧的过程中,微博客平台是管理者必须有所作为的一个堡垒。简而言之,这是桀骜和驯服之间的一场博弈,但这种博弈不可能再以行政权力直接干涉市场的手段出现,而将是以法律、人心、舆论等综合手段为最终的衡量取舍的尺度。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微博发展之路,可能更为艰辛。微博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历经多年的市值蛰伏和路径探索,力避暗礁和险区,终于认为找到了聚集网红和娱乐话题的避风港,认为娱乐作为安全话题池,不会再遭遇严苛的监管,可是如今现实表明,娱乐膨胀后的边界,依然会触碰监管的高压线。


娱乐领域受到严厉监管,我们可以设想的一个原理是,虽然娱乐话题较之舆情事件显得轻松而不具威胁性,体制也一度将媒体和社会的注意力驱赶到娱乐的话题池子里,但是当娱乐总是和偷拍、出轨、爆料等击穿伦理道德底线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而且总是吸引了大多数吃瓜群众注意力的时候,这就威胁到了意识形态对社会人心的整合效果了。在眼下新旧道德颠簸过渡、传统道德破而未立之际,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人心的统摄作用和集聚效应,怎么强调都是不为过的。如果有一股势力旁逸斜出、红杏出墙,那就会被视作异端性的力量,会把人心搞乱的。


在此前,微博热搜的整改其实初现端倪。导致热搜被整改的导火索,主要还是来自“紫光阁地沟油”事件。这个事件,无论是否真有其事、真相如何,它对触发更为严厉的监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微博能引爆舆论场,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热搜榜的存在,可以引发无数人的围观和关注。这是一件类似于弹药撞针的网络利器,如果能不时引爆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自然也会得到管理者的欢心和随之而来的绥靖,可是纵观这个榜单,大多是打着擦边球的娱乐内容,最关键这些内容和体制需要的价值观建设几乎唱着反调,在监管者的眼里,简直就是一张负能量的“孵化器”。


“紫光阁地沟油”的警示意义在于,这个能在极大的程度上设置和引爆国内舆论议程的热搜榜单,竟然是可以人为操纵和收买的。这表明在微博客的平台上,可能存在着一个由资本、低俗文化、负能量控制的巨大权力场,随时向外界生产着不为体制所乐见的话题和事件。这显然不是管理者所能容忍的。


对于娱乐乱象的整治,不过是管理层对于平台整治的一个出口。谣言的治理也在这个一揽子的方案之中。一个习惯于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国度,在社交网络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下,已经矗立起了类似Tw*itter这样的巨大网络新媒体平台,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Tw*itter则是和“阿拉*之春”、“茉莉*革命”紧密相连的。


网络平台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更是对于传统社会治理手段的巨大挑战。平台的赋权能力、社会影响力在很多方面远超国家的权力,甚至很多的政府部门都被席卷并牢牢镶嵌于这个平台的某个科层之中,堪称是“国中之国”。如何沿循体制的惯性和平台共处,将其威胁降低、放大其社会公器的作用,是个巨大课题。让平台自我管理,建立辟谣机制,其实是将网络治理的权力下放给平台,是对平台的一种赋权,这本身是政府权力的让渡,算是社会治理的进步。


这意味着,管理者接下来将不再直接和网络的道德事件、谣言流言近距离火拼,而是和平台的管理者打交道,出了问题,直接问责平台方,当然也不乏胡萝卜和黄油的奖励机制。这也是改善“权力越大,矛盾越缠身”的治理良策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定对于微博客的定义,是“指基于使用者关注机制,主要以简短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信息传播、获取的社交网络服务”,这种丰富的含义,实际也包罗了大多数新媒体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在意识形态的大旗下,所有包含无数自媒体的平台,都将受到此次规定的影响。


在此前微博发起的声势浩大的“微博之夜”活动中,微博借助“V影响力”在各地大撒奖杯和勋章。虽然这样的做法实质上降低了微博的含金量,但是也可视作向官方和社会传播正能量之旅。但这种一年一次的大开香槟式的狂欢,并不足以抵消日复一日累积起来的官方成见。(作者:燕志华,高级记者,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



往期精品回顾:

今日头条或正步入“微博陷阱”

虐童案、江歌案:舆情分析师这样看热点事件

携程托儿所事件:我们发现了引爆舆情爆发的一个重大火星

从iphone危机大爆发看网络舆情的“马太效应”

宋喆被拘:中国当代一场大型道德危机案以官民联手“锄奸”告破

9月的教育舆情影响深远!南大在这方面做得远比浙大要高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